即便有一些心怀不轨之人,在目睹这一切后,也都面如死灰,眼中的阴翳瞬间消散,起码在这一刻,彻底放弃了一切不轨之心。
没有人想要和天命对抗,真正见识过天命的人才知道天命是多么可怕。
命运命运,皆是天命。
祭天结束了,可是事情还没结束。
今天发生的一切成为了在场所有人的谈资,这传奇的一幕口口相传,再加上添油加料,以最快的速度传遍整个天下,即便是邸报的速度,在这人人相传的热潮面前,都显得望尘莫及。
毫不客气的说,嬴政在彻底占据天下大势以后搞的这一出,从各种意义上来说,都极大的减少了征服成本、统治成本、管理成本,以及天下百姓的融入障碍。
并且在法理上也彻底捍卫了天子的身份。
并且这还没完,一条龙的神迹还不够,还要彻彻底底的再加上天与地的展示!
而接下来的赵地大灾,就是最好的证明,足够让所有人都深信不疑了。
不只是彻底证明天命在秦。
更要证明违抗天命,不遵从天子会有什么样的下场!
此时咸阳宫中也已经得到了消息,整个宫殿都被一种惊叹欣喜乃至荣幸的氛围笼罩。
华阳太后坐在华贵的座椅上,手中的茶盏微微颤抖,暗自咋舌,眼中满是惊叹与感慨,昔年那个早慧的孩子,如今还真是了不得啊,真就是天生神圣啊。
至于赵姬,她是无条件信任嬴政的,心里只有骄傲和自豪。
在当年逃避灾祸的时候,还在她怀里的嬴政就侃侃而谈,那时候她就知道,这是上天赐给她最大的福分,上天把神圣送进了她的肚子里。
天子是她生的,是她的孩子。他们血脉相连,永不分离。
与此同时,嬴馨就是心情太复杂了。
嬴馨坐在窗边,阳光透过窗洒在她的脸上,既有温暖又有斑斓,光亮与阴影同存。
自己的夫君是上天认证的天子圣君,这太荣幸了,她也深爱嬴政,自然也是欢喜。
并且祭天之后,上天送来了祥瑞神兽,这是不是意味着上天饶恕了赵地百姓?这也是大喜的事情。
不过还是难以消解心中的忧愁与忐忑,这事儿还没算完呢,自己这王后的位子稳不稳还是另说。
至于芈云听到祭天发生的一切以后,那就是只有欣喜了,瞬间就是喜笑颜开。只要跟女人没有关系,任何让嬴政开心的事她都会跟着开心。
她是与有荣焉,心中为之兴奋甜蜜,亘古至今最神圣伟大的天子,是她的夫君。
芈云只是听人眉飞色舞的讲述现场,就已经身子发软,心口又热又空了。
让不同的人讲述了好几遍当时的场景,问清了每一个细节。芈云怎么都听不够,只是听着就已经眼放异彩,目光熠熠。
只有两点可惜,一是还不是正妻王后,二是不能亲眼一见祭天之时嬴政的神圣雄伟。
对此,虽然芈云看不到,但是念端看到了。
念端身为大秦回春侯、大秦医药司司长、太医院院长,自然是有资格一起跟随嬴政祭天的,而且在下面站的还能挺靠前。
这也让念端目睹了发生的一切,起初,她满心担忧,可当看到嬴政那从容不迫、威严无比的身影时,心中的担忧渐渐消散,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荣幸与自豪。
爱意像潮水般,迅速而猛烈的灌满了她的心扉。
她的爱人,站在天与地的中央,周围是翻滚的云海,无数人顶礼膜拜,拥有着无尽的荣光,无数人山呼万岁,声震天地。
可是当时的念端充耳不闻,眼中更是只有一道身影——嬴政,秦王嬴政,天子嬴政!
她的爱人。
天地间一片喧嚣,念端心中眼中,只有一人。
在祭天回宫以后,嬴政回兰池宫收拾了一下,刚准备歇一下,毕竟演戏也是很心累的,明天还要接着演呢,然后就听到念端求见。
祭天结束以后,他们是前后脚进的宫,收尾琐事自有吕不韦他们忙活。
大姐姐自然不能不见,结果念端看到嬴政,直接就扑到了嬴政怀中,毫不客气的献上了香吻。
她官服都没换呢!
娇红色的樱唇有着果冻一般的质感,有着蜜酪一般的味道,让人忍不住想要细细品尝。可是樱唇主人迫切的,急不可耐的需求让人无法仔细品味。
念端看向嬴政的眼神都拉丝了,就像喝醉了一样,脸颊都已经完全染成了桃红。
原本美丽又温柔的眼眸,此时已经变得雾蒙蒙水盈盈,某种仿佛融化的色彩呈现其中。
大姐姐的眼神,在一刹那间,就让嬴政想说的话也都咽了回去,已经不需要说什么了。
念端那深情与矜持中夹杂着热情与痴恋的迷人姿态,让嬴政保持冷静与淡然的心也瞬间被击沉了。
美妙的悸动在胸膛心底深处产生,无法抑制。
大姐姐这么主动还是很罕见的,嬴政心思一转就大概知道了原因,心中也是有些小小的得意。
歇息舒缓心身的效果,哪有龙飞凤舞更好?
美人情深,岂可辜负啊。
嬴政抱着念端就大步走向龙榻,念端在嬴政怀中都已经在扒着他的衣服了。
一往情深,自然只想占有,这是身体每一个细胞的本能,这是生物的本能。没有占有欲,没有情欲,就绝没有爱。
有情欲未必有爱,但是有爱一定有情欲。只要身体健康就一定如此,这是生物的生理本能。
与此同时的芈云,是刚听闻祭天发生的事,还正在津津有味,全神贯注的听着发生的一切,眼神朦胧,仿佛在幻想中身临其境。
嬴馨还在患得患失,呆坐了太久,脖颈都有点酸,活动了一下修长玉颈。唉,这凤冠是真的重啊。她的眼神复杂无比。
次日嬴政又一次召开了大朝会,不过这次没有紧急召集,是正常召开。
嬴政端坐王位,冕旒珠帘随着嬴政一声叹息而晃动。
“昨夜,寡人收到天启,上天仁德,饶恕了赵地百姓之罪,然而死罪可免,过错难逃。”
“上天九年九灾,减为三年三灾。并且只针对部分顽固地区,不会针对全部原赵地地区。”
“而且玄鸟也告知了寡人前两年的灾祸都是什么,会在什么地区,什么时间发生,唯有第三年,玄鸟不再言。”
吕不韦出列,恭敬回道:“大王祭祀上天,以自身圣躯承难换取万民罪衍消除,圣德感天动地才换来上天怜悯恕罪。然而事不可全求,上天亦有雷霆之威,凡人有过不得不罚。大王已经仁至义尽,剩下该有的,也是顽民愚氓应受之罚。”
御史大夫隗状附言道:“相邦所言甚是,有功当赏,有过则罚,此天理也。上天惩罚不识天数之徒本是天经地义,上天所为更是理所应当,人人皆知天命不可违。”
“大王宽仁慈悲,不惜为逆民祭天求情,自担罪责。大王乃天子,上天自无不应。如今已然大大减免罪罚,大王切不可再强求仁慈。上天仁德,亦是绝不可辱。逆民怀有不义之心,背离天子,已有取死之道,如今大王宽恕,上天宽恕,已是仁至义尽。大王至善至仁,实不必再为此事而逆反上天。”
嬴政哀叹一声,声音低沉:“寡人代天牧民,亿万黎庶皆寡人之子民,纵子民有过错,寡人又岂能置之不理?世上岂有不宽待包容自己孩子的君父?上天已经宽待了寡人,现在也该寡人宽待自己的子民。”
“今天命已定,天命不可违,但是人事不可停。”
“第一年第一灾,上天由赵地七郡缩小为代郡一地,春季有地坼之灾。”
“第二年第二灾,乃有大旱饥馑之灾。”
“自即日起,赵地做好备灾准备,由关中运输粮草至赵地,纵是有灾,也不许因灾而酿成大患。”
“代地百姓即刻全部暂时迁居周边郡县,待地坼过后,再重回家土。”
殿中群臣齐声应诺,高呼仁德,声音在宫殿中回荡,绵绵不休。
尤其是赵系官员,一个个感恩戴德,起码看起来是。皆是出列大礼拜下,叩头不止,口中高呼仁德不断。
徒留其他派系心中暗叹可惜,这一关看来赵系又过去了。
嬴政又接着说道:“百姓有些不理解的,也要细心教化,令顽民归正途,使顽梗者革心向善,此上天之德也。”
嬴政轻叹一声道:“赵地百姓,心里有想法,寡人知道。”
“这些年来,有关赵地百姓融入大秦不顺的原因,寡人也知道。”
“对于赵地的事,相国难,阁臣难,寡人知道。”
“赵地臣子们难,寡人也知道。”
“可寡人也难,众卿应该也知道。”
“可是能够因为难就不做事了吗?天下纷乱五百年,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,妻离子散,流离失所,朝不保夕。衮衮诸公,秉上天好生之德,承圣贤之道,行仁义之心,为的是天下太平!”
“难,也要咬着牙做!”
“很多事情百姓不理解,那就让百姓理解。日子越过越好,难道百姓还不能理解寡人与众卿的苦心吗?”
“接下来,寡人与群臣百姓共同帮扶赵地百姓渡过灾厄,一心渡难,灾厄过后,一切烟消云散,共为一家之人。”
“只要不再心怀二心,同心大秦,不再逆天而为,上天岂会再降灾厄?”
“所有人也不许排斥赵地百姓,赵地百姓有此灾难,正是因为怀有分裂二心,天下百姓臣民皆要引以为戒,切不可逆天而行!”
“百姓不要排斥融入大秦,而一心大秦的百姓,也不能排斥想要融入大秦之人。此二者皆是取祸之道也!”
群臣齐齐称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