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常过的安宁,有上天庇护,圣君爱护,出了天灾都有提醒。
还能向上天求情,哪怕不能免灾,也能大大减小,而且秦王是真的爱民如子,秦国救灾是真的卖力,简直是不遗余力,秦王宽容大度,为君大方,对于救治百姓也从来不吝啬。
还是那句话,凡事最怕对比。
人比人得死,货比货得扔。
现在这么一比,这仗是真没法打。
魏景湣王现在是真的后悔,一开始价码不该开那么高,如果一开始就开一个合适的价格,现在就可以直接投了。
可现在如果再上门去主动降低价格,那可就不知道要降到什么地步了。
魏景湣王犹豫再三,还是决定先打一场!
先打出自己的价值再说。
让秦国见识到大魏的实力,到时候再谈投降,那才能争取到一个好一些的结果。
秦国现在正在救灾,代地的大灾也够秦国忙的,根本不可能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攻魏之上,拖久了他自己也扛不住。
至于水淹大梁,魏景湣王料定,不到逼急了,秦王绝不会做这种事。
先打出自己的价值,到时候只要投降得快,想必和赵国当初投降时的待遇差不多总是可以的。
虽然民心军心都已经散的差不多了,但是魏国毕竟是准备了两三个月,有着这充足的准备时间,早就准备的差不多了。
魏景湣王也毕竟当了十余年的大王,在权力的惯性下,他能做到的依旧还有很多。
嬴政也一直在等着这场大灾,信息传播,操控舆论也需要时间。
再加上嬴政也不想耽搁春耕,还要等代郡灾难彻底过去以后让百姓回家乡,安排赈灾重建。
这就导致,一直到了四月,春耕结束,十五万大军才浩浩荡荡杀向魏国。
以蒙武为主将,李信盖聂为副将,章邯为先锋,延瑾两个优秀的儿子,在嬴政身边为御前侍卫,这次也丢了出去,分别为领兵校尉。
其余诸多显贵自己人的孩子,也都派出去历练一番。培养下一代这种事也完全不能大意,有机会就要让他们上。
攻魏之战不能说是势如破竹,只能说是轻而易举。
大梁城虽然是魏国的都城,但是整个魏国在大秦经年累月的蚕食之下,现在大梁已经完全暴露了出来。
距离大秦最近的城隘,不过八十里,都不用骑兵,大军普通速度前进,两天也就到了。
这一路上又是无险可守,一马平川,大梁只能靠上百年人工修建的坚固雄伟抵挡。
魏景湣王并不傻,在秦国宣战以后,就知道有太多人想拿自己的人头去卖一个好价格。
所以他根本没有考虑守其他任何地方,现在的大魏,核心只有一个,那就是大梁。
他把所有的兵力粮草器械全都集中到了大梁城,秦军到达之后,就彻底封闭了城池,禁止任何人进出,要靠大梁城打一场持久战。
最主要的是,他把各地所有官员,贵族,守军全都集中在大梁。人多眼杂,相互平衡制约,互相掺杂,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。
并且鼓励举报,举报重赏,宁杀错不放过,以严刑峻法管控全城官员贵族,军卒平民。
也只有这样,魏景湣王才能保证自己不会轻易的就成为别人的晋身之功。
只要大梁不丢,魏国就不算亡,他也料定,秦军不会去攻打其余小城,那些都没有意义。
现在就是拖下去,打出来自己的价值,逼秦军主动劝降,卖一个好价格!
在一百三十多年前,魏惠王迁都大梁开始,对大梁的大型建设就没停过。
大梁城位于平原之上,没有山川的险要作为防守屏障,为了弥补这一劣势,魏国在河西、河内、河南地区修建了大规模的长城。
魏惠王精心经营大梁城,使其规模宏大、城墙坚固,拥有十二座城门。
经过一百三十多年,数代魏王加修,扩修,时至今日,这座大城不说是固若金汤,但也相差无几了。
魏景湣王在大梁城集中了四十多万百姓,另外还有二十二万大军,以及全国近乎所有重要的贵族官员和家属,县令及以上官员贵族拖家带口全都征集到了大梁。
至于兵械粮草更是全部集中到了大梁,可谓不可计量。
说实话,面对这么一个坚不可摧,铜墙铁壁,人多势众还不缺粮草的大城,如果硬拼,那可真的是死伤无数,即便是死伤无数,不打个两三年估计都打不下来。
除了水攻,还真没什么好的法子。
大梁城的唯一弱点,只有水攻。
但是大梁城太重要了,这座城地处华北大中原三角洲尖端附近,自古为中原中心地带。
它东接齐鲁,南控江淮,西临嵩岳,北据燕赵,地理形势极其重要。同时,由于地面平坦,没有名山大川的限制,‘诸侯四通辐辏’,是极其重要的交通要地!
这座城经过一百多年的修建开发,可谓是用处无限,嬴政是真的不舍得毁了它。
对于稳定中原,联通四方,这座城至关重要,毁了他再想建起来,那可就不知道要再多费多少心力和精血了。
而且大梁周边密布的鸿沟水系,可都是至关重要的水道,真要用水攻,可就全都毁了,这不是一般的可惜。
再者说,水火无情。水攻之下,不知道要死多少平民,又会毁了多大的一块生产宝地,这么多的生产耗材就这么成为鱼虾之食,这太可惜了。
而且也会伤害到圣君的名声,这更是不好。
在蒙武出征之前,嬴政秘密召见蒙武,再三强调,绝不许水攻,绝不许毁了大梁城及鸿沟水系。
只要打出来威风,有的是办法让大梁自动开门请降,毁了大梁是绝对不行的。
蒙武此时看着大梁,不由得为之苦笑。
嬴政的命令他当然不敢违背。
可是面对着眼前的这座坚城,根本就无计可施。
这没有任何行使计策的空间,只能打硬仗。
可是打这样的硬仗,那损失可就不是一般的大了,这个责任他也担不起。
原本想着是一件捡功劳的好事,现在蒙武发现,这次不只是功劳不好拿,怕是一个不小心还要磕掉门牙。
蒙武找来了盖聂和李信商议对策,率先开口:“两位贤弟,现在的情况你们也都知道,有什么想法?尽请畅所欲言。”
李信和盖聂对视一眼,李信先开口说道:“没有其他任何办法,唯有强攻。”
“这是硬仗,没有取巧的可能。”
盖聂跟着缓缓点了点:“李将军所言甚是。”
“这场仗,是无法避免的硬仗。”
“我们的任务也不是攻下大梁城,那样损失太大了。”
“大梁城墙高城厚,内里又有瓮城,即便是有人想要献门请降,想要攻入也并不容易。”
“城外护城河又极其宽广,虽然无险可守,可这宽广护城河也不是可以轻易度过的。”
“灭魏的关键,不在大梁城外,而在大梁城内。”
蒙武点了点头,眼神颇为认可:“两位贤弟说的都有道理。”
“咱们的任务就是打出来威风,打的城内人心惶惶,接下来,自然而然就会城破了。”
“城里传来的消息,魏王也知道人心浮动,城中的城防布局纷乱错杂,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即便有心向王化之人,也不好起义归降。”
“现在只能打的大多数人都心中畏战,厌战,那时候才能给城中人机会。”
“大梁城太繁华,又太大,有城门十二道,只要有几个城门同时放开,照样可以攻破!”
盖聂点头,凝神道:“都城之人过惯了繁华太平的生活,如今被围在城里动弹不得,军事监管严格非常。魏王本就不得人心,时日一久,必然人心思动。”
“诸多贵族官员被强制全家留守大梁,也必然招致怨怼,这都是魏国的隐患。”
李信重重点头:“那就先狠狠打一场,先灭一灭魏军的心气,然后可以围而不攻,以骚扰为主。”
“城中将士众多,多是自各地调来,时日一久,必然念家。”
蒙武和盖聂皆是认可,三人定下了论调,即日攻城!
不得不说,当大梁失去了外围战略空间以后,它发达的水系反而会成为敌人的运输良道,后勤运输太方便了!
在充足的后勤支援下,即便打持久战,围攻战,说实话,秦军也一点儿不慌。
第一场攻城,寅时埋锅造饭,卯时士兵用餐,辰时天刚亮,大军自东南两面同时大举进攻!
东南两面各五百架弩车,箭矢长达十尺,小儿臂大小粗细,在晨光下闪烁着寒光,射程可达六百步!
另各有三百架巨大的投石车排列整齐,这是随军的军中工程部,公输家弟子精心制作的。
投石车的发射臂犹如巨人的手臂,蓄势待发,旁边有着堆积如山的石弹,大如斗笠,小似鹅卵,表面光滑。
工匠们正围绕着投石车忙碌,仔细检查每一个部件,涂抹油脂,调试角度,旨在确保投射时的精准与威力,确保这些战争巨兽能在关键时刻发挥最大效能。
还有各三十驾攻城机关巨兽在一旁跃跃欲试,青铜齿轮转动的声音冷冽而恐怖,已经做好了一切的准备。
攻城塔也已搭建完毕,高大巍峨,宛如移动的堡垒。底部装有巨大的车轮,由数十头健硕的公牛牵引。
攻城塔的每一层都设有多个射击孔,弓箭手们早已在其中就位。塔内还配备了云梯,这些云梯由坚韧的橡木制成,表面包裹着铁皮,以防被守城方焚毁。
空中还有二十架机关朱雀和三十架机关翼蝠盘旋环绕,带来阵阵可怕恐怖的战争气息。
秦军已经做好了万全准备。
终于,攻城开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