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其他 秦时明月之政

第六百八十四章 定制(四)

秦时明月之政 想吃就吃牛肉 5498 2025-04-12 12:31

  

  

乡级:乡有秩(掌管大乡,正八品),乡啬夫(掌管小乡从八品),乡佐(从八品或正九品),乡游徼(正九品),乡三老(荣誉职位,无官身所在视为正九品)。

  亭级:亭设亭长(正九品),亭佐(从九品),亭侯(从九品),求盗(从九品)。

  里级:里设里正(从九品)。父老,杜宰,里监门,里力,里卒,里正掌管下属各什伍。

  什伍级:什长,伍长,什长掌管下属十家,伍长掌管下属五家,什伍之内,各家相互纠察。

  从九品以下皆为不入流,无品,各部门吏员不入品,但是依旧可享朝廷俸禄或适当津贴。

  所有有品级的官员,都要由中央朝廷任命,七品(不含)以下地方官员郡守有临危应变之权,但是后续也要补上流程。

  另外将信息传递也更新完善了。

  最迟自春秋时期通信之方式便有三种:一是‘传’,为车递;二是‘邮’,为步递;三是‘驿’,为马递,综称“传遽”,后因车递费用太大,渐不使用,只剩步递及马递,故改称为‘邮驿’站。

  现在嬴政正式为其定名‘邮驿’,全国每三十里设置一驿舍,除了官府用来传达政令及军情,还有官员途中食宿、换马等,也允许民间传递业务。允许民间传递文书、包裹、货物,往来行人客商住宿等。

  只允许官方使用耗资太大,允许民间使用,这样也有了收入,不会给朝廷造成太大的财政负担,甚至还能支持一下当地的发展和财政收入。

  对于信息传递的要求也制定了详细的规定,这个不必细说,一直都有,主要还是规范化,经营化。

  无论什么时候,信息传播都是最重要的。‘邮驿’是连接各地的交通枢纽和信息传递中心,无论是经济发展、文化传播、信息传递、还是维护统治,都是至关重要的存在。

  还有最特殊的咸阳,现在是神都了,京兆府改都兆府,受中央直管,行政级别比郡级高半级。主官府令为正三品,府丞从三品。

  以及西域都护和安北都护、安东都护,都护为正三品,都护丞、都护监御史、都护都尉为从三品。

  神都为大秦最高政治中心,洛阳、汴梁、顺天、应天,分别增设京管道。中央朝廷各部门除审刑院、司天台、太常司、光禄司、太仆司、天箓司、太安院、翰林院、宗人府,詹事府外,皆设置分部,行政级别和官员级别比中央低一级,负责掌管周边郡县的常务,重要事宜上报中央。

  专营五司也要分别设置主管分部在此四京。

  此四京分别单独增设京指挥卫府,比郡尉高一级,掌管辖区军事,受中央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并管。设指挥使一人(正三品),副指挥使一人(从三品),指挥同知两人(正四品)。

  中央禁军分为南北中禁军,中府禁军分为六卫,主要负责宫城防御守护和皇室安全,玄羽卫也是其中之一。

  南府禁军分为十二卫,主要负责京师防御与宿卫。

  每卫人数二千至四千不等(玄羽卫除外),皆是设指挥使一人(正三品),副指挥使一人(从三品),指挥同知两人(正四品)。所有卫士皆是精锐中的精锐,非良家子或阵亡将士之子弟不要,这是要命的东西。

  北府禁军分为四军,左右神武军,左右龙武军,这是中央最宝贵的力量,兼具宫廷护卫、京畿地区安全与对外作战。

  每军人数两万,每军设神(龙)武大将军一人(正二品),神(龙)武将军两人(正三品)。

  所有锐士皆是精锐,军械武备、士卒素质、战心士气,不客气的说,都是天下第一。

  对他们的待遇也是最好的,这个不用赘述,嬴政刚出娘胎就知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,什么都不如手握死忠的十万禁军精锐!除非全天下都反了,否则,随手就可以摁死。

  至于玄羽卫,嬴政一直有小心掌握,现在天下太平,已经在限制玄羽卫的权力,主要是限制刑狱司法,非必要不让玄羽卫直接动手。

  但是更加增强了侦缉监察的职责,用以监视百官、民间舆情。

  可以装瞎装聋,但不能真瞎真聋。

  除了朝廷的御史,以及玄羽卫,嬴政还把内廷派往各地的矿监、山海池泽税监等,也作为了密探。

  这些内廷撒出去的宦官是皇帝的家仆,明面上是只负责监督开矿和山海池泽收益,但是同时也担负着监视朝野的职责。

  不过他们也只有监视的权力。

  权贵官员、特务、内宦,这三方总不可能联合到一起,自古官员不可能和特务玩到一块,玄羽卫嬴政又不会交给宦官管理,而且嬴政也会故意挑拨三方的关系。

  嬴政也正式制定了密折制度,全天下正五品及其以上官员皆可直接向皇帝递密折。

  并且鼓励中央和地方官员,直接向皇帝递密折。上奏人撰写奏折不得泄密,不经任何机构、人员,直达御前。

  这个制度看着简单,实则效果极其显著,这让所有高官陷入囚徒困境,让他们团结更加困难,同样皇帝得到的信息也会更加全面真实。

 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,嬴政永远不会只信一方的信息,必须多方面确定,综合判断。

  这世上所有正确的决定,都一定是取决于尽可能正确、尽可能全面的信息而决定的。

  朝堂上上下下,自中央到地方,权力设计也是相互制衡,其主要部门下属职责,总有一些合适的被其他部门拿走,原理类似于行政区域的‘犬牙交错’,就像户部和量部、量部和商部、内阁和通政司、刑部和大理司御史台等,全是权力制衡。

  地方军权被各种限制并管,中央禁军由嬴政直管,中高层军官皆由嬴政任免,主打的就是安全!绝对集权!

  嬴政在这套官制规划中,设计了多达一百六十多对权力制衡,主打的就是稳!

  这一套在这个时代,是过于先进了,比之原先,那是详细完善、且权力制衡强太多了。

  但是很有必要,先前的体制还是太过粗糙,权责不清。原先的政府规划,看似简洁,实则风险高,并且杂乱无序。

  国家变大,行政机构是必然要更加庞大的,也必须也跟着变细,否则便有太阿倒悬之危。

  看似新增了许多官职,实则完全没有。

  先前的官职不是没有,需要做的事,做事的人和职位一直在,只是官名,权力大小不同,并且职责也不清晰。

  事情就在那里,不可能因为没有现在改了一个名的官职,在以前就没人做了。

  以前大大小小全挤压在三公九卿下,既不利于权力制衡,也不利于权责分明。

  就像少府,原先就是庞然大物,许多事情都是单独列出来的官职,乱的不行,实际上这都不是好事。

  还有就是基层,别提什么皇权不下县,谁提谁死。

  权力永远不会真空,朝廷不官方占有,自有士绅乡贤,地主大户去占领,而这群人除了侵蚀朝廷的权力和威严,其他的都不会做。

  朝廷(皇帝)的利益,可不能任由他们去侵蚀,必须在朝廷掌握之下。

  现在把蛋糕分细了,实际上吃亏的只有最高层,他们的权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,然而所有中低层,包括部分高层,都是受利的。

  一项制度,如果由最高统治者推行,然而绝大多数人,并且是部分高层、所有中低层都赞成,那这项制度就必然成功,少数的那几个最高层根本挡不住。

  而最高层的这几个,嬴政也会给出可以让他们欢天喜地的赏赐去安抚。

  他们这几个人也不会想着去阻挡嬴政,没一个这么蠢的。

  能做到这一切,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关键点,那就是造纸术和印刷术,这两样东西太重要了!

  正是有了这两样东西,才可以让政策真正大范围的传播,做事留痕。

  包括先前做的太多事,都离不开这两样。

  就百家新编撰的典籍,如果没有这两样想要推广,那可真是要等到猴年马月去。

  先前官员自治权较强,就是因为政令传播困难,做事难以留痕。政策的推广传播也是困难,就靠两张嘴说,那得说到什么时候去?

  竹简各种不便,造价昂贵,并且难以大规模推广。

  许多政令,政策,制度不是想不到,但是客观因素限制,根本做不到。

  没有造纸术和印刷术,太多的东西就没有办法大规模推广,人才也无法大规模培养,做事无法留痕,种种原因加在一起,只能给各部门长官地方官较大的自治权。

  当然,也有很多历朝历代靠吃过的亏才摸索出来的经验,现在嬴政就已经把这些坑给避过去了。

  常言道前车之鉴,后车之师,现在嬴政顺着经验把坑给避过去,但是这些官员们可没有,他们一个不小心还是要掉坑里去的,两相对比,此消彼长,更能牢牢的把控住权力。

上一章 | 下一章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